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7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62篇
民族学   7篇
人口学   18篇
丛书文集   156篇
理论方法论   77篇
综合类   1251篇
社会学   200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57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147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The authors examined the central hypothesis that students’ early perceptions of support and sense of engagement in math classes and math activities strongly influence the broadening or narrowing of their math interest. The focus was on the first wave of qualitative data collected from 5th‐, 7th‐, and 9th‐grade students during the 2007–2008 academic year as part of a longitudinal study. Findings indicate the importance of using group work and extrinsic motivation in middle school math classes to broaden interest; peer classroom behavior was often a detractor of math interest.  相似文献   
92.
Over the last decade in the UK and elsewhere, fathers have become a visible presence in research and social welfare policy and practice agendas. While there is an increasing awareness of the heterogeneity of fathering contexts and experiences, disability as a dimension of difference among fathers has received little attention. This is so across all relevant bodies of research, including those on fathering, masculinities, disability, and parenting. In this paper, we seek to contribute to filling this gap by exploring the experiences of disabled men in relation to their fathering experiences. We draw on the findings from two qualitative research projects conducted in the UK, one on the experiences of disabled parents (mothers and fathers), the other on the experiences of disabled fathers.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experience of impairment and disability positions men in relation to fathering in ways which can be both constraining of their fathering practices, as well as opportunistic in terms of re-articulating more ‘traditional’ fathering identities and practices. We suggest that while disability intersects with other important social divisions, there is a need for further research focused on the shared experiences of disabled fathers, particularly to inform family and child welfare policy and practice agendas.  相似文献   
93.
称谓一直以来主要是社会语言学研究关注的对象。认知称谓词属于称谓词的范畴,本身包含了大量的隐喻和转喻思维。基于认知语言学隐喻的视角对其进行分析,旨在揭示人们在认识自身时进行的抽象思维的隐喻性。  相似文献   
94.
跨文化交际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对社交语用失误的解读必须考虑交际参与者的主观能动性和认知能力.在跨文化交际中,若认知心理状态不同的交际者对彼此制约交际的社交文化规约的心理可及程度较低,加上交际的瞬时性和省力原则的作用,说话人对听话人的认知语境假设选择的判断可能与听话人的真实认知语境假设选择不符,使得听话人推理出的说话人交际意图和说话人真实的交际意图不一致,从而导致社交语用失误.  相似文献   
95.
中国美学史的研究,可从认知逻辑找到根本问题的得失所在。30年研究表明,上世纪80-90年代的思想认知逻辑模式,曾为中国美学史奠定了高水平的学术起点,但随着学术背景和研究的深入,这种认知逻辑日渐暴露出认知维度单一的局限。2000年以来,从文化认知逻辑切入中国美学史研究,成为崭新的路径,此一路径以其多元视角切入、思想内容的深邃丰富和隐喻系统的对应补充,不仅标示了未来中国美学史着重创造性的“自己讲述自己”的学术品格,而且也预示了与国际美学在文化诠释方面可实现深层接轨的开阔前景。  相似文献   
96.
对于具体语境下隐喻的评价意义生成机制,"互动"论和"双域映射"论都缺乏足够的解释力,而Fauconnier的概念合成理论则可以提供较为合理的解释。从概念合成的角度来看,名词性隐喻的评价意义源于"两输入空间有选择地投射部分元素入合成空间",而句子的主位结构、信息结构以及认知语境是选择投射元素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97.
交际能力的发展需要认知与交际二者互动。在交际功能中,相互触发、相互作用。交际法的互动观突出强调交际的枢纽作用,正是交际驱动了语言社会化的过程。交际驱动了个体的语言社会化,而语言社会化又会加速全面的社会化,包括认知、道德、情感、社会技能等的发展。在交际中发展语言能力,由此也实现充分社会化。  相似文献   
98.
基于现代认知理论,对莎士比亚悲剧作品《奥瑟罗》的三位主要施喻者(苔丝狄蒙娜、伊阿古和奥瑟罗)在隐喻过程中构建的源领域和目标领域进行对比分析,以此探讨各施喻者的认知特点及思维方式,从而更好地把握隐喻在塑造悲剧人物内心世界、构建悲剧冲突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
从认知角度在跨文化层面上对英汉两种语言中表示“恐惧”的概念隐喻进行对比分析,证明情感概念隐喻是建立在人类共同的身体经验和生理反映基础上的,存在认知普遍性;又因为文化模式的影响,呈现出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00.
菲尔摩(Charles C.Fillmore)在其语言理论中提出了包括格框架、语言框架以及认知框架在内的多个框架概念。通过分析梳理菲尔摩对这些框架概念的论述,并阐明这些框架概念中的不同内涵及特征,发现这些在不同时期提出的框架概念集中反映了菲尔摩语言理论从格语法到框架语义学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